专注于收录分享优秀的各种范文模板的优秀文章类网站,汇集大量优秀的合同范文,演讲稿范文,主持稿范文,各种演讲稿范文,各行业实习报告范文,各种总结样本,工作报告范文全部免费下载。各行业辞职报告等优秀范文免费下载

热门标签

当前位置首页 > 演讲稿范文> 正文

《题西林壁》教案示例_题西林壁教学简案

《题西林壁》教案示例

苏轼游观庐山后总结的小诗《题西林壁》,探讨了观察事物的局限与深邃哲理。课堂目标: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大意并感悟意境;重点难点:理解诗歌描绘景象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主题,教学设计结合课件内容,采用谈话、讲解、讨论等多种方法。

教学目标
1、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,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。
2、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。
3、背诵古诗,对重要词句能够默写。
4、体会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。
5、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。

教学重点、难点
1、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。
2、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,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。

教学准备
课件。

教学时数
一课时.

教学设计
一、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
1、师:同学们,你们平时到公园或其他名胜古迹游玩,有没有注意到在树杆上、竹子上、柱子上和墙壁上有些什么东西?
学生回答。
2、师:是啊,在公共场合,这是破坏环境的行为,我们可不能做呀。但在这个古代,这却是发表作品的一条途径呢。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,整理《题西林壁》教案,一起来看。

二、熟读课文,整体感知
1、课件出示庐山的风景录像,同学们对庐山有怎样的印象?
学生说出庐山真雄伟、山峰连绵不断、高低起伏等。
2、师:大家观察仔细,说得不错。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眼里的庐山是什么样的呢。请大家朗读课文,对照注释,试着翻译,划出不理解的词语。

学生反复自由诵读,划词语。
3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,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,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说出来。

三、体会诗境,感悟道理
1、教师配乐诵读,学生思考:作者是站在一个地方来观察庐山的吗?从哪里可以看出来?
学生回答:从横、侧、远、近、高、低几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、欣赏。

2、师:横看成岭侧成峰,意思大家都了解。可是谁能明白这种现象呢?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掌,从正面和侧面观察一下,看看有什么不同。
学生照做,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会看到不同的模样。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诗句的意思。

3、学生想象远近高低各不同与画面的情况。
4、分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,并交流:
⑴庐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为什么始终看不出呢?
⑵从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?
大家想想看,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?
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,结果各不相同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罗伊范文网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/tech/2025-08-07/565.html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