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```html
孩童之道的教学设计
《孩童之道》教案教学设计
一、导语:
公元1913年一个晴朗的日子,印度有位诗人领着一群孩子刚从森林里玩耍归来,邮递员送给他一份电报,这是瑞典文学院发来的一个通知,告诉这位诗人,他获得了本年度,即1913年世界文学最高奖——诺贝尔文学奖。他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个东方人。这位诗人并没有去瑞典参加盛大的授奖庆典,并且把他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全部捐给了一所学校。这位诗人就是印度最伟大的诗人、印度诗圣——罗宾得拉纳特·泰戈尔。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,泰戈尔的作品是可以车载斗量的。他一生为我们留下诗集53部,长篇中篇小说12部,短篇小说一百多篇,戏剧38部。(列举数字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)。他还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,创作了两千多首歌曲,其中一首被定为印度的国歌。他还是一位造诣很高的画家,七十高龄才开始挥笔作画,画了两千七百多幅作品,大都具有独特的风格。在泰戈尔众多的作品中,有一部诗集被称为“世界最优秀的儿童诗集”,这就是《新月集》。(板书:《新月集》)今天我们就学习《新月集》中的.一首诗——《孩童之道》。
二、教师范读
三、讲读1.
让学生放声自由读。 提一个要求:读完之后,说说读这首诗的第一感受——它可以是你对这首诗的感悟、理解,也可以是这首诗使你想到的什么。
2. 学生谈感受。 我作为教者,也谈自己的感受。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,这个过程中,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。对于学生的发言,教者应给予适当的评价。比如用“你找到了艺术的感觉”“你的感受非常独特”之类的话来肯定。
因为这首诗不好懂,所以若有学生说读不懂,教者也要给以肯定:“你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。不懂不要紧,一会儿你就会懂。”
《孩童之道》导学案
一、总体要求
1、教学目标
(1)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,有感情朗读诗文,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;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(2)通过教师范读与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,使学生把握诗文主旨;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,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。
(3)体验人间至爱亲情,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,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。
2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重点:引导学生尽可能读懂这首诗,体会其中的美感。
难点:感受“孩童之道”的含义。
3、课时安排:1课时
二、学习内容《孩童之道》
(一)预习内容《孩童之道》
```
```html
p1
《new moon set》 教师导入 问题讨论 学生发言 点明主题 用时约4分钟。
```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罗伊范文网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/tech/2025-08-17/15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