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于收录分享优秀的各种范文模板的优秀文章类网站,汇集大量优秀的合同范文,演讲稿范文,主持稿范文,各种演讲稿范文,各行业实习报告范文,各种总结样本,工作报告范文全部免费下载。各行业辞职报告等优秀范文免费下载

热门标签

当前位置首页 > 演讲稿范文> 正文

《题西林壁》教学案例(题西林壁优秀教学设计及点评)

```html

教学案例一

教学目标:1.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并默写古诗。

2.体会诗人在庐山时,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,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。

3.理解诗句的意思,体会诗人的心境,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。

教学重点

1.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,理解诗句的意思,体会诗人的心境。

2.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,掌握抑扬顿挫。

教学难点

体会诗歌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的思想,说说自己的感受。

教学课时:1 课时

教学准备: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。

教学过程

(一) 热身活动

(师吟诵):"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"教师板书:

横看成岭侧成峰。

四人小组合作交流。

(生读古诗)

(师指名生读古诗,师板书主题)

(二) 解诗题,知作者

1.师:同学们都读熟了,但是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?

2.生: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。

3.师: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《题西林壁》。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让人理解:苏轼为什么说自己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呢?

4.师: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?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?

(三) 多诵读,悟诗情

1.师: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?

2.生:作者从多个角度,细致地观察了庐山,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。

3.师:表达了他对庐山的赞美之情。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把你对庐山的情感朗读出来呢?

4.生: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。

(四) 翻译与升华

1.师: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?苏轼为什么说自己“不识庐山真面目”呢?

2.师: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?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?

3.师:总结,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,如果不能客观地、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,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。

(五) 思考与应用

1.观看成语故事片《盲人摸象》。

2.说说观后的感受。

3.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。

(六) 想象成诗人,多种形式背诵古诗

```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罗伊范文网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/tech/2025-09-03/1965.html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