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早晴至报恩山寺
文同
山石险峭,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石级山路。
人从拂面的松枝竹丛中穿过,露水打湿了衣裳。
远处淡烟消散,涪水(今名湍江)江面上,一双鸥鹭翩翩落下。
初升的太阳照着高高的树林,密林间突然飞起一只漂亮的野鸡。
时夏收农忙季节快到了,地里大麦黄了还未收割,要想整治成菜园种上蔬菜,恐怕已经晚了。
春蚕还在喂养,桑树上的叶儿已经被采摘得日渐稀疏。
文同从报恩寺归来时,山村已经是暮霭笼罩,新月如洗。
骑在马上,踏着林间的月色,慢悠悠地往回家的路上走去。
诗意在他的脑海中涌动,就这样,一首极具山乡田园风貌的七言律诗《早晴至报恩山寺》产生了。
早晴至报恩山寺字词解释:
磴:石级。
早晴至报恩山寺翻译:
山石险峭,有一条依稀可辨的石级山路。人从拂面的松枝竹梢中穿过,露水打湿了衣裳。
远处淡烟消散,涪水(今名湍江)江面上,一双鸥鹭翩翩落下。
初升的太阳照着高高的树林,密林间突然飞起一只漂亮的野鸡。
时夏收农忙季节快到了,地里大麦黄了还未收割,要想整治成菜园种上蔬菜,恐怕已经晚了。
春蚕还在喂养,桑树上的叶儿已经被采摘得日渐稀疏。
文同从报恩寺归来时,山村已经是暮霭笼罩,新月如洗。
骑在马上,踏着林间的月色,慢悠悠地往回家的路上走去。
诗意在他的脑海中涌动,就这样,一首极具山乡田园风貌的七言律诗《早晴至报恩山寺》产生了.
(1)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?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?请简要分析。(4分)
(2)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。(4分)
答案:
(1)①描绘了一幅清新、祥和、丰饶的山村图景。烟雾散开,远处水面上双鸥飞落,太阳照着高高的树林,密林间突然飞起一只漂亮的野鸡。大麦未收,小蚕犹卧,并且桑树上的叶儿已经被采摘得日渐稀疏。
②采用了动静结合、远近结合的技巧。颔联“烟开远水”和“日照高林”是远景描写,“鸥落”和“雉飞”是动态描写;颈联“大麦未收”和“小蚕犹卧”是近景和静态描写。
(2)本诗表现了诗人闲适、恬淡、喜悦的心情。(2分)早行时,山高路窄,拂松穿竹,晨露沾衣;登高处,景色怡人,田园丰美;归来时,暮霭笼罩,踏着月色,信步回到住处。
(2)本诗表现了诗人闲适、恬淡、喜悦的心情。(2分)早行时,山高路窄,拂松穿竹,晨露沾衣;登高处,景色怡人,田园丰美;归来时,暮霭笼罩,踏着月色,信步回到住处。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罗伊范文网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/tech/2025-08-20/1746.html
- 上一篇: 搞笑古诗词改编(搞笑古诗词改编李白)
- 下一篇: 秋游活动请示_秋游活动的请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