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环小数教学设计(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一等奖)

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篇1
教学目标: 1. 能够识别并区别有限小数、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。 2. 了解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,并能够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循环小数。
一、课前准备
- 课前自主学习卡:
-
提供简单的题目,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。例如:
- 完成除法题,判断是否有余数。
- 进行周期性的动作游戏(如拍手)来感受循环性。
-
检测题:
- 三道小数题:367 ÷ 10、5.68 ÷ 3、78.49 ÷ 5。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判断商的类型,并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(如3.6767…写作3.(\overline{67}))。
二、课堂环节设计
1. 入体环节
- 游戏拍节奏:
- 师生一起拍“一下、两下”,然后要求学生继续拍下去。通过集体的节奏感,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:小数部分有规律地重复出现。
2. 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
- 预习
-
学生们根据课前自主学习卡完成题目的解答和检测题的练习。
-
小组讨论
-
以小组为单位,分组交流自己预习的内容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(如每组5分钟)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。
-
汇报与反馈
-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在讨论中的发现和疑问,并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或方法。
3. 检测题设计
- 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:
- A. 0.5
- B. 0.55
- C. 0.444...
-
D. 12.5
-
请用简便方法表示以下循环小数:
- E. 3.6767...
- F. 78.49 ÷ 5
三、课堂总结
-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?
- 能够准确识别并表示循环小数吗?你用了什么方法?
板书设计:
``` 循环小数: - 定义: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,重复出现无限多次的数字。 - 表示方法:循环小数用上横线或下划线表示,例如:0.333…写作0.(\overline{3})。
检测题:
1. 判断哪些是有限小数、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:
a. 0.78 → 有限小数
b. 2.5632 → 有限小数
c. 4.333… → 循环小数
d. 1.25 ÷ 3 = 0.41666... → 循环小数
- 将循环小数表示为简便形式:
a. 0.555… → 0.(\overline{5})
b. 78.49 ÷ 5 = 15.68 → 循环小数?不是,是有限小数。 ```
评价与反馈
- 优胜者:完成检测题并获得高分的学生。
- 良好学生:能够正确识别和表示循环小数的学生。
- 中等学生:了解循环小数意义但部分概念不清的学生。
- 较差生:对循环小数及相关知识理解不深,需要进一步复习。
通过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,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,还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。
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篇1
教学目标
- 认识循环小数的概念,理解其特点及与有限小数的区别;
- 能够用循环点或省略号表示循环小数,并识别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;
- 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,培养抽象概括能力。
教具准备
- 课件、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
- 习题本及学生练习纸
教学过程
1. 引入新课(20 分钟)
(1)故事导入 教师以轻松的语气讲述一个故事: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庙,庙里的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。讲的内容是关于“循环”的概念——比如一周七天、红绿灯交替。
(2)观察与思考 学生回答自己的生活中的例子,如周一到周日、日复一日的变化等。
(3)定义循环小数 教师明确:一个小数,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,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,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。并指出循环节和无限小数的关系。
(4)对比有限与无限小数 教师用PPT展示: - 有限小数如0.5、0.25; - 无限小数如1/3=0.333…、√2=1.4142…
(5)练习判断 学生分组讨论,判断下列数属于哪种数。 - 0.777 - 0.66666 - 0.222 - 8.99999
2. 认识循环小数(15 分钟)
(1)例题讲解 教师给出例题,如: - 例7:判断哪些是有限小数。 - 例8: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,并写出循环节。
(2)展示练习答案 教师用PPT展示例题解答过程,并要求学生记录关键步骤和结论。
(3)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交流,讨论如何区分有限、无限与循环小数,通过实际计算确认。
3. 知识巩固练习(15 分钟)
(1)填空 - 循环小数的定义:一个小数,从小数点后某一位起,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不断出现。 - √2是循环小数吗?(答案:不是,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,属于无理数。) - 0.333…是循环小数还是有限小数?(循环)
(2)练习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目,巩固对循环小数的理解。
4. 总结提升(10 分钟)
教师总结: 1. 循环小数是一种特殊的无限小数; 2. 不同类型的无限小数之间有区别,重点理解有限、无限与循环的差异。
教学反思
通过故事导入、对比有限与无限小数、例题讲解及小组讨论等环节,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循环小数及其特点。尽管部分学生可能混淆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,但通过实际操作(如计算余数是否重复)加以区分,效果较好。后续可以通过作业巩固知识点,提升理解能力。
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篇1
教学内容:P30练习五第3—6题。
教学目的:1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循环小数、有限小数、无限小数的概念,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,并能正确区分;2、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,使学生既长知识,又长智慧。
教学重点:进一步掌握相关概念并建立联系。
教学难点:对循环小数的实际应用。
教学过程:
一、主动回顾,知识再现: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?
二、单项训练,夯实基础:
1、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。
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,如何判断的?
0.666… 3.27676… 301415926… 40.03666… 100.7878
0.06262… 3.203203… 0.2142857142857… 70.2641
2、上面这些小数可以分为几类?哪几类?这几类小数有怎样的关系?
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
三、综合练习,运用提高:
1、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:P30第3题
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,再让学生独立完成。
2、P30第6题
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,再试一试。
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,教师适时评价。
方法: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。
师小结:先观察需要还原的小数位数,再比较,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。
四、独立练习:P30第4、5题。
课后小记:
在今天的课上,我向学生说明了为什么所有除法算式的商不可能为无限不循环小数。因为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,所以任何除法算式余数的可能性是有限的。当除的次数比余数可能性的个数多时,必定出现与前面余数相同的现象。我用1除以7来举例说明,学生领悟得很快,绝大多数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。
其次,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是初中所要学到的“无理数”。有学生(张子钊)问“我们学不学无理数呢?”,我简单介绍了六年级即将认识的小学阶段唯一一个无理数派。孩子们对无理数十分感兴趣,我又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充介绍了无理数产生的数学史。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罗伊范文网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/tech/2025-11-11/3498.html
- 上一篇: 六一儿童节的诗歌
- 下一篇: 人生格言座右铭(人生格言座右铭励志)














